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力促外貿保穩提質,淮安海關推出“26項舉措”穩住外貿“基本盤”
企業進出口貨物可“提前申報”,貨物通關時長將進一步壓縮;支持港口、船公司加強集裝箱還箱點建設,異地還箱問題將有效解決;加快推廣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模式,進一步壓縮新港到上海港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和成本……提速、降本、增效,昨日召開的市政府“促進外貿保穩提質26項舉措”新聞發布會透露,日前,淮安海關出臺26項舉措,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據了解,今年以來,受疫情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全市外貿企業物流不暢、產業鏈供應鏈受阻問題突出。為有效夯實外貿“基本盤”,淮安海關積極落實海關總署和南京海關出臺的促進外貿保穩提質政策措施,針對當前企業難點痛點,結合我市進出口業務特點,研究出臺《淮安海關促進外貿保穩提質26項舉措》(以下簡稱“26項舉措”)!26項舉措”從保暢通、快通關、提效率、減稅降費、保供給、強化服務、簡政放權、技貿措施幫扶、問題清零、升級發展開放平臺10個方面入手,細化為51項任務清單,進一步激發外貿主體市場活力和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全力促進淮安外貿平穩健康發展。
聚焦堵點精準發力,暢通出口大通道
圍繞保通保暢,“26項舉措”持續推進“兩步申報”改革,鼓勵企業應用進出口貨物“提前申報”模式,在貨物運輸階段完成申報前準備和申報辦理,進一步壓縮貨物通關時長;鼓勵進出口企業物流“陸轉水”,支持港口、船公司加強集裝箱還箱點建設,解決異地還箱問題。加快推動淮安新港“滬淮通”監管模式建設,不斷提升新港到上海的內河駁船和海運船只“聯動接卸”的便利度。
“26項舉措”還包括提升高新技術企業關鍵物料的口岸通關速度。對從鄭州空港進口,通過“空運聯程”運抵淮安的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加快推行“兩段準入”,探索跨關區一體化查驗,實行貨物抵達工廠后再開包查驗,減少港口查驗對相關物料可能造成的損失。
便利措施精準助力,促通關提速增效
在保障物流通道暢通的同時,“26項舉措”明確在貨物通關、進出境物流等環節能快則快,服務企業能幫則幫,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
加快企業急需貨物通關。對進出口貨物開展分類監控,與口岸海關建立保通保暢協調工作機制,提高急需貨物通關效率。同時,加強與新港、上海港等港務企業的聯系配合,在新港到上海港進出口貨物中加快推廣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模式,進一步壓縮急需貨物通關時間和成本。
提高進出境物流效率。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擇優推薦“鐵海聯運”“空運聯程”“內支線河海聯運”等多式聯運方式,支持中歐班列新線路建設,推行靈活查驗,減少貨物搬倒和企業等待時間。
提高重點農食產品通關速度。增設進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查檢綠色通道,指導企業應用“兩步申報”“提前申報”“兩段準入”等改革措施,保障進口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監管,進一步提高進口農食產品通關效率。
“政策禮包”靶向發力,助企降本減負
緊跟國際經貿形勢變化,結合本市重點產業鏈所涉商品貿易情況,“26項舉措”及時回應企業關切,量身定制“政策禮包”,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措施。持續深化RCEP關稅優惠政策利用,與市商務局、市貿促會等相關單位開展合作,加強政策宣講,為重點企業量身定制“最優享惠組合”。
落實重大技術裝備、集成電路等進口商品稅收優惠政策,服務先進制造業發展。對符合條件、按市場化原則自美國采購的進口商品,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加征關稅排除工作。
協調解決企業享惠的具體問題。持續優化RCEP便利措施,大力推廣經核準出口商制度,深化“集中作業+多點通簽”原產地簽證改革。
加強對企業的技貿措施幫扶。開展國外技貿措施對企業影響調查和通報評議等工作,收集我市企業特別是食品加工企業遭遇的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企業開展針對性的指導幫扶和宣傳培訓。
開放布局持續優化,推動開放平臺升級發展
“26項舉措”明確高標準支持地方對外開放平臺建設,助力淮安高質量發展。
整合優化淮安綜保區建設,落實“綜保區21條”“兩區統籌發展20條”,培育保稅研發、全球維修等新興業態。
支持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協助申請開通南京關區跨境數據交換系統三級節點,力促建成淮安地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公共服務平臺。
深入推動我市跨境電商出口貿易增長,積極落實跨境電商進出口退貨監管措施。圍繞企業需求推出海關監管創新舉措,推廣實施簡化申報、清單核放、便利轉關、退貨監管等便利化舉措。
淮安海關副關長劉吉祥表示,下一步,淮安海關將持續強化上下聯動,聚焦當前外貿市場主體在生產和流通領域的難點問題,打好保穩提質舉措落地的“組合拳”,幫助企業保訂單保市場,全力暢通物流通道,保障供應鏈穩定,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融媒體記者 唐筱葳,通 訊 員 朱健全 任盈盈
最新信息: